防灾减灾救灾一线见闻|生活今日黑料不打烊网:今日黑料24小时不间断爆料|生活重启 复工复产——广东怀集灾后重建一线见闻
7月8日至9日,记者重返遭遇“6·17”严重洪涝灾害的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。当初被洪水围困、淤泥堆积的街道,如今已整洁如常,群众生活重回正轨。随着水、电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恢复、清淤工作的完成,工农业复产也按下快进键。
拼版照片,上下图分别是6月19日和7月9日拍摄的怀集县城一十字路口画面。新华社记者邓华/钟焯 摄
“当时洪水来得急,水位上涨极快!”怀集县中洲镇中心村村支书梁可梓指着墙上近2米高的洪痕,对洪水袭来时的景象仍心有余悸。“好在及时转移了人员、物资,人都平安。”他说,现在村里在抓紧抢修被损毁的灌排农渠,不能误了晚稻的播种。
梁可梓滑动着手机里的视频、照片介绍道,洪峰过境后,当地干部群众与各地救援队伍一起,对全村道路和房屋进行了清淤消毒工作。对一些短时间内无法返回自家居住的村民,村委会提供相应的住宿安排。
“我两天前才把家里全部收拾好,现在已经搬回来住了。”在中心村受灾较严重的村民梁波家中,洪水曾漫到房屋二楼。现在房屋内已基本打扫干净,更换了新的床和被子,洗干净的衣服晾晒在太阳下。在整洁的厨房里,梁波连声招呼记者:“喝杯热茶!”
梁波说,村委会的人常来帮忙清理淤泥,供电局也来人更换了泡水的电闸。
灾害发生后,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立刻投入4000余人抢修队伍,以及76台应急发电车、21台排涝装备、2台水陆两栖车、237台应急通信装备、17台应急照明装备开展抢修复电,60小时内全面恢复怀集受影响用户供电,保障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。
在怀集县中洲镇的农贸市场上,商贩正在售卖猪肉、水果等。街边的小店重整一新,不少村民正购买日用品和农副产品,街上车来车往,一派热闹景象。
7月8日,怀集县中洲镇的居民在街上采买水果。新华社记者钟焯 摄
“洪水一退,我们立马开始清淤、打扫店内卫生,6月25日就已重新开业。很多村民要来我们店购买农副产品,所以要抓紧开门。”中洲镇一商店老板文则年说。
群众生活逐步回归正常,生产也在加快恢复。
怀集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加快灾后复产,除指导农户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外,还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作物开展统防统治,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喷洒叶面肥,尽最大努力提高粮食产量,弥补因灾损失。目前已开展水稻统防统治超万亩,喷洒叶面肥5600多亩,大部分受灾水稻有望恢复至接近正常产量水平。
在怀集大岗镇的深农农场内,一辆拖拉机正在进行土地耕整工作。“洪水导致我们1600亩地受到影响,玉米等农作物面临绝收。保险的及时赔付带来了重启的资金‘活水’,我们赶紧进行土地耕整,重新播种农作物。”农场负责人杨志伟说。
7月8日,深农农场内一辆拖拉机正在进行土地耕整作业。新华社记者钟焯 摄
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杰荣说,洪水发生后,公司立刻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,为参保农户、农企高效定损,快速赔付,助其解决燃眉之急。目前,已对接报的154件案件完成查勘工作,累计赔付金额199.77万元,其中预赔付金额53万元。
怀集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已督导保险机构畅通理赔绿色通道,助力复工复产。截至7月8日,全县已接到财险报案2752宗,预计赔付11436.7万元,已赔付8055.23万元。
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,当地因洪水受灾的工厂也恢复了往日的忙碌。在以茶秆竹产业为主的坳仔镇,此次洪水导致当地多个加工厂受损。在怀集县恒汇竹制品有限公司,记者看到这里的生产忙而有序,一些工人正在进行茶秆竹的切割、编扎、打包等工序。
“由于洪水把机器马达泡坏了,我们第一时间购买了新的马达,洪水过境后三四天就恢复了生产。我们出口订单很多,接下来要抓紧时间赶进度交货。”公司负责人陈红玲说。
在怀集县城街道上,沿街商铺基本已重新开门营业。采访间,当地居民说的最多的就是“向前看”。
7月8日,怀集县商业步行街的夜市。新华社记者钟焯 摄
夜幕降临,商业步行街的夜市小摊陆续开张,往来的食客络绎不绝,升腾起浓浓烟火气。(记者胡拿云、钟焯)